我国的雷电分布特征
- 发布时间:2019-08-05
- 发布者: admin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348
根据年平均雷暴日这一雷电参数,雷电活动从季节来讲,以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从地区分布来讲,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我国地形复杂,东西南北经纬度跨越很大,雷电分布也相差很大。在我国,东经105度以东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随纬度的降低而递增,但长江以北地区这一变化规律趋势不明显,而长江以南地区这一变化规律较为明显。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40天;长江两岸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略有增加,为40—50天;而两广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则递增至70—100天。另外,海南省中部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120天,近期资料达130多天,是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低于同纬度离海岸稍远地区的雷暴日数。江湖流域,河谷平原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往往也地域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这是由于上述地区受水面影响,使下半年近地层气温偏低,不利于形成可产生强烈对流运动的不稳定层结,从而使年平均雷暴日数偏少。
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广大沙漠和戈壁滩地区,以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等地区,因气候干旱,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少,一般不超过10天,为我国平均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
地势较高,地形较复杂的山丘地区,其年平均雷暴日数往往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数值。例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部等山区,其年平均雷暴日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的数值多20—40天。由此可见,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具有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地区和江湖流域,以及潮湿地区多余干旱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